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正式投运
创造3个世界第一
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最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控制性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在江苏正式投运。
GIL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简称,它将高压载流导体封闭于金属壳体内,注入绝缘性能远远优于空气的高压SF6气体,极大地压缩输电线路的空间尺寸,实现高度紧凑化、小型化设计,成为替代架空输电线路的紧凑型输电解决方案。

(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示意图)
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之后,华东将更加有效地接纳包括准东—皖南工程在内的特高压、超高压直流通道,受电能力达到698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1.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1亿吨、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显著改善华东地区环境质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为让工程发挥综合效益,隧道中预留了两回500千伏电缆以及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通用管线,体现了“平台型、枢纽型、共享型”特征,未来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7年6月盾构机顺利始发,2018年8月隧道成功贯通,2019年8月GIL设备安装收口,2019年9月工程调试投运。工程开工以来,多项建设指标创造了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新纪录:隧道掘进历时14个月,掘进速度世界第一;盾构机拆解用时33天,拆解速度行业第一;GIL总长相当于20个变电站母线长度,气室超过400个,SF6气体用量超过780吨,施工安装历时5个月,日安装量业界第一。

不仅如此,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在隧道建设和电网建设两个方面都代表了世界一流的建设水平。

(工程隧道示意图)
在隧道建设方面,工程隧道从苏通大桥上游一公里处过江,起于南岸苏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隧道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最低点标高-74.83米,最大坡度5%,最大水土压力高达9.5倍大气压力,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隧道。
工程采用德国海瑞克集团制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机,在以钱七虎院士为首的国内资深专家团队指导下,破解了隧道超高水压、高石英含量沉积砂层、有害气体等多个施工难题。为世界同类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智慧财富。验收专家组组长钱七虎表示,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隧道工程管理科学严谨,为国内现场管理好、实体质量优、建设进度快的行业标杆工程和典范工程。
在电网建设方面,工程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1100千伏GIL技术,单相长度5.8公里,六相总长约35公里,其电压等级、单体GIL长度、输电容量、技术水平均为世界之最,是特高压输电领域又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为新时期电网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悉,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于2014年4月21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同年7月全面开工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体工程的咽喉要道和关键节点。